民宿旅游敲开乡村致富门 绿色产业拓宽乡村振兴路
来源:中国商报     时间:2021-12-28 14:44:14

“10间民宿一开张房子就被游客预订满了,旅游高峰期一个月可赚10000多元。”近年来,湖南常德市石门县东山峰管理区党委通过“产业+旅游”的模式,积极发展“避暑经济”和“观雪经济”,利用闲置资产改造民宿帮助农户发展“农家乐”,带动农产品销售及服务业发展,为农户稳定增收创造良好条件,助力乡村振兴。

民宿旅游

敲开乡村致富门

今年33岁的刘洋志以前一直在外务工,看到家乡的民宿旅游发展越来越好,前年回老家投资近100万元,在东山峰管理区北山二片修建了休闲、避暑的民宿。“两个月前就有游客在我这儿订了房间,准备住半个月。一年来住宿和餐饮就有10多万元收入,平时还能卖自家的蜂蜜、猕猴桃、腊肉、葛粉等土特产,现在我每年的纯收入比在外务工多多了。”刘洋志兴奋地告诉记者。

现在刘洋志的民宿房间已经不够住了,他整合了周边10多户农户的房子,把游客安排住进农户家,给他们也增加了收入。70多岁的邻居喻奶奶告诉记者:“加入小刘的民宿后,我们每个农户一年就增加了一两万元收入。”

俗话说“想要富,先修路”。发展乡村民宿,道路硬化必先行。三年来,东山峰管理区累计扩宽硬化道路40余公里,修建机耕道近百公里,后续还有数十公里的道路提质改造计划正在积极准备中。

路修好了,配套设施也要跟上,东山峰管理区多方筹措资金,在全区人口密集区域都安装了新型太阳能路灯。路灯上还安装了展示东山峰风景、产品的灯箱,既方便了群众、游客出行,又展示了东山峰的特色。配套设施完善后,游客散步多了去处,还可以根据路灯上的景点和土特产简介,去参观景点及购买土特产,直接带动了消费,增加了居民收入。

绿色产业

拓宽乡村振兴路

从上世纪70年代大规模人工种茶,常德东山峰农场自筹资金建设了两家年生产能力上万担的茶业加工厂,茶业逐渐成为农场的支柱产业。1986年,农场被原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基地;2005年11月,石门县东山峰管理区被原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目前,管理区现有茶叶加工企业3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两家,茶叶加工企业全部通过QS认证,一家企业率先通过SC认证,质量追溯体系健全。以生产绿茶为主,兼制黑茶、红茶等,年产各类干茶20多万担,年产值达1.5亿多元。

2019年,常德东山峰农场和石门县东山峰管理区合署办公。同年,管理区与石门“仁禾茶业”强强联合,进行有机茶基地建设和改造,由“仁禾茶业”投资建成了绿茶、名优茶、精制茶三条生产线。据了解,“仁禾茶业”旗下有东山峰知青有机茶叶专业合作社、长沙市雨花区东山峰仁禾茶业两个子公司,是集基地建设、茶叶生产、销售、茶旅体验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多年来致力于面向全省、全国推广石门茶叶,以长沙市场为依托,以长株潭为地域辐射,不断开拓销售渠道,扩大茶叶销售市场。

“为进一步拓展茶旅文化,让游客在文化园内重温知青岁月,东山峰管理区和仁禾茶叶正在推进以‘茶旅体验、透明加工生产线、现炒现卖’为特色的东山峰自然茶文化生态旅游体系建设。”石门“仁禾茶业”负责人李德泉向记者介绍。

山水红色资源

唱响生态诗

近年来,石门县东山峰管理区弘扬扶贫楷模王新法的扶贫精神,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和气候条件,通过“生态+产业+文化+旅游”的模式,向全面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迈进。

石门县东山峰管理区地处湘、鄂、渝三省核心区域,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最高峰达1516.3米,辖区51.8平方公里。区内山高林密,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充满原始野趣的亚热带丛林风光美不胜收。记者在这里看到生态茶园、北山鹿场、知青据点、红色根据地等多处人文景观,以及东山日出、屋脊天池、瀑布水帘、望穿天桥、云山雾海、熊猫抱树、避暑山庄、高山冬雪等十余处自然景观,其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素有“湖南凉爽世界”“南国冰都”的美誉。

东山峰曾经是石门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贺龙元帅领导的红二方面军曾在这里驻扎30多天。上世纪70年代,来自9省13市的1000多名知青在这里开山辟地,湖南知青文化就源自这里。因此,这里被列入乡村振兴重点扶持的国家特殊类型地区。2021年,创建成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同时,由于各项指标均高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长寿之乡评定标准,人均寿命预期超过83岁,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

已经连续在贫困山区工作26年多的东山峰管理区党委书记晏学文告诉记者:“我被扶贫楷模‘名誉村长’王新法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折服,他不远千里从河北来到东山峰管理区薛家村扶贫,是我学习的榜样。我生在大山、长在大山、工作在大山,愿意为大山里的父老乡亲做点儿实事。”

谈到未来发展,晏学文表示:“要在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大胆探索,科学谋划,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把扶贫产业升级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品牌化产业,把扶贫网格升级打造成为乡村治理的‘底座’网格,把脱贫典型升级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性力量,把贫困山区升级打造成为绿色生态的精品式管理区。”

(记者谢作钦)

广告

X 关闭